2011-01-15

2011.01.15 捷運拍拍GO系列-艋舺古蹟之旅

D700_3019

        這次和上周一樣是參加NIKON開辦的外拍攝影課程,但是地點移到台北市萬華區。這兩年因為電影-艋舺而變得熱門了起來,但是我想背後所深藏的歷史發展及地區古蹟是大家未必會接觸到。昔日的風光已難以找回,就像在這連綿細雨中的日光一樣不知何時才會重現...

 

 

 

發生在18世紀中到19世紀末的台灣,由於土地衝突、資源分配、不同族群間的分類械鬥,使得艋舺地區出現了"隘門"這類的特殊巷弄。

D700_3020 在巷道的入口處設下一扇暗門,若遭對方追趕後可轉進巷內,並關上暗門就能阻擋對方的攻勢。

若沒有足夠的時間關上隘門,九曲巷九彎十八拐的設計製造了許多埋伏的機會。彎折複雜的路線也造就了許多特殊行業深居暗巷之中。

 

 

D700_3023D700_3022

 

D700_3026D700_3025

第二站是清代台北盆地五座書院:明志書院、樹人書院、登瀛書院、明道書院、學海書院,現在碩果僅存的學海書院。

其由來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淡水廳同知婁雲(浙江山陰人)到任,翌年議建書院於草店尾祖師廟北畔未能實行,同年再根據林國栳所捐獻在下崁庄的地基計劃興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曹謹(河南河內人)由鳳山令升淡水同知。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曹謹捐出薪俸,繼續完成婁雲未竟之舉,前後共費時七年才完成,最初命名為文甲書院。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閩浙總督劉韻珂巡視台灣,路經艋舺時,題「學海書院」匾額後,才改為現在所稱的學海書院。日治時代,高姓族人承購後改為高姓宗祠一直至今。

最初最特殊的第一印象莫過於房上有房這奇特的現象!為了保護這古蹟而加上的鐵皮屋頂,希望能減緩風吹雨打造成的破壞。

D700_3033

 

燕尾的剪黏已經斑駁,但是仍可看得出當初細膩做工的痕跡。D700_3034

D700_3036

前廳梁柱的斗拱結構,先民智慧的精華令人稱奇。

 

 

 

 

 

 

 

D700_3108

艋舺青山宮,俗稱青山王廟青山王館。位於臺灣台北市萬華區,為落成於1859年的道教及台灣民間信仰廟宇,主祀青山靈安尊王。自台灣清治時期以來,該廟宇就艋舺地區泉州三邑人的宗教信仰中心。

每年舊曆十月廿二、廿三日,為慶祝主神青山王之誕辰,青山宮都會邀集艋舺龍山寺觀自在菩薩、艋舺祖師廟清水祖師、西門町媽祖廟天上聖母等著名寺剎主神,舉行盛大慶典,轟動萬華地區,人稱「艋舺大拜拜」。前一夜還會有"暗訪"的活動,也是民俗拍攝的一大重頭戲。

最令我驚訝的是在入口的前廳處上方就有一般裝飾在正殿的華麗藻井,而且其作功之精細不下之前見過的各寺廟正殿雕飾。

D700_3140

D700_3184下午是重頭戲-萬華龍山寺,參拜的信眾絡繹不絕,參訪的各國遊客也是魚貫而入,畢竟這是結合了佛、道、儒三教重要神祇,共有百餘尊神祇,七個香爐,占地約約1,800坪的大型宮殿式建築物。到世界各地方旅遊,參觀當地的信仰中心往往能得到最著名的、最壯觀的景點。

 

龍山寺有觀音爐、天公爐、媽祖爐、水仙尊王爐、註生娘娘爐、文昌爐、關聖爐共七爐,參拜順序依照此七爐依續參拜、上香即可。其中,爐體較高、靠近大殿的為天公爐;體積最大、位於中庭靠近前殿的為觀音爐。後殿由中間開始往兩旁參拜;同樣靠近中間的,先拜龍邊(左邊)後拜虎邊(右邊)。

D700_3226

D700_3272D700_3280

D700_3284D700_3298

D700_3322

個人很喜歡這張!! 傳統宮廟建築與現代玻璃帷幕的映襯,恰巧也倒映出另一個廳堂的景色。

D700_3361

最後穿過青草巷來到了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參觀剝皮寮的背景。

據地方耆老所言,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擁有不少精緻洋樓房屋,該街道約成形於1850年代的台灣清治時期。

 

地名的演變最早從福皮寮、北皮寮、再到現在的剝皮寮。其實台灣許多地名也是由讀音諧音及書寫文字的選擇演變而來,像是候硐與猴洞,原住民念音近似打狗,日本人取其諧音漢字書寫為高雄。艋舺也是由日本人取讀音相近的萬華鏡(萬花筒)的萬華定名下來。

D700_3362上午看過了房上有房,下午是屋中有屋,台北鄉土教育中心將保存下來的當年原始建築封存在現代建築中。

 

D700_3388D700_3390D700_3387

 

D700_3379

看見布袋戲興起玩性的彭永松老師。

 

 

 

 

 

 

在參觀剝皮寮後,今天的活動時間也接近尾聲。領取結業證書的同時天色也變得深藍,再一次地透過鏡頭學習用不同的角度來觀察身邊一直習以為常的事物。

D700_3419

我不是個文史工作者,所以只能透過鏡頭將我喜歡的、感興趣的記錄下來,雖然文字說明薄弱(甚至是參考維基百科的),但是我喜歡這種拍攝、挑選、處理相片的過程,希望能有一層層的進步,也希望透過這種紀錄讓更多人能對這些地區興起參觀的興趣。不要錯過更多精采的照片,請上我的flickr相簿,若對相片有任何意見也請不吝指教。

D700_339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